广西康养食品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西康养食品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是我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需求,以服务广西大健康食品产业为契机,在与地方政府共建“贺州市康养食品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进一步申报认定的,本实验室积极响应“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面向康养产业快速发展需求,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依托广西特色果蔬及药食同源为主的植物性资源,开展适用于中老年人群康养食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突破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创制康养食品新产品,引领广西传统食品产业向康养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促进我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康养食品产业体系形成,促进我区康养食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助力广西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实验室从服务康养食品的产业链出发,主要开展以下三个方向的研究。
方向一:康养食品原料(采前)的质量控制。
以马蹄、大果山楂等广西特色的康养食品原料为研究对象,利用精准育种、大数据设计育种等手段,筛选和综合利用参与合成具有特定营养保健功能的成分的关键基因和与之关联的标记,借助实验室组培和田间试验方法优选品种,打造广西区域性特色康养品系,提高广西区域品种附加值;开展不同生态环境对区域品质特征影响机制的研究,阐明品质特色形成机理,开发生态调控技术;开发新型生物菌剂,通过生物天敌技术替代化学农药防控,实现有机绿色栽培;针对康养食品原料中的功能因子和有害成份,利用纳米技术、酶技术与SERS、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等结合以及分子荧光,开发新型高通量和高灵敏度的快速检测新技术,同时研究多孔分离新材料,对康养食品原料进行前处理,发展快速高效分离富集技术,并开发出一系列快速检测的试剂盒或试剂等新产品。拟解决康养食品原料优质生产不可持续,生态调控技术缺乏,品质特征和优势不明显,品质特色形成机理不明确,质量和安全无法高效控制等重大科学问题。
方向二:康养食品功能因子高效筛选
采用现代分离技术和代谢组学、表型组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系统集成手段,参考广西长寿人群日常饮食习惯,从广西特色果蔬、茶叶、药食同源(两用)资源中筛选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等功能因子,开展抗氧化、抗细菌、抗真菌、抗肿瘤、免疫调节等活性研究,建立超微量高精确度细胞水平康养食品功能因子高效筛选模型,建设康养食品功能因子库,为开发成分清楚、构效量效明确、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作用机制明确、市场潜力大、附加值高的康养食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旨在解决康养食品中功能性成分提取效率低、能耗大,活性组分易破坏且不能被高效利用,及生物活性因子的作用机制不明确等关键科学问题。
方向三:康养食品创制及其保藏
利用3D打印、超高压、变温压差膨化、真空冷冻、真空微波、真空油炸等现代加工技术,开展康养食品加工特性与品质形成机理、生化与酶反应机制、生物活性保持、风味形成机理,以及新型加工技术对康养食品品质的影响规律等康养食品创制关键技术及机理研究,创制新型康养食品,建立康养食品加工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利用核磁共振、扫描电子显微技术、电子鼻、电子舌、X射线散射、高光谱技术、凝胶透射光谱、红外及拉曼光谱、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等多种联合技术从宏观到微观,多层次、多尺度表征康养食品营养、风味、功能等品质,构建康养食品品质特征评价体系。
近几年来,实验室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1项,纵向科研经费80多万元,横向项目经费250多万元,学科和平台建设经费3000万元以上,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1项,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0多篇,获授权国家专利50多项,制定广西地方标准4项,并已发布实施。
广西康养食品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聚集和培养康养食品科学领域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广西2030”规划,实现创新支撑康养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